精彩小说尽在昭纳家书!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小镇风月

第3章 上菜园的菜

发表时间: 2025-11-13
苏三河的肉摊两旁,紧挨着几家卖青菜的挑子,担着菜挑子的大多是看上去饱经风霜的老人。

在那些沾满泥土与晨露的菜担里,张炳则显得尤为不同,他年纪比苏三河小几岁,从风吹日晒的脸上显得有点老气,实际上也有30好几岁了,这个年纪在家务农的不多了,在村里人们的眼里,张炳应该是会出去闯荡的,也不知道是他不敢出去闯荡,还是他就不愿意出去闯荡,宁愿一首守候着他那一亩三分地。

只有张炳心里清楚,不是他不敢出去,也不是他不愿意出去,他也时常幻想着自己远走他乡,看看他乡的天,踩踩他乡的地,晚上躺在床上也曾幻想过城市里漂亮的女人。

记得隔壁家的媳妇回来时,那时髦的打扮,波浪的卷发,让他回味了好几天,最后他恨恨地明白过来:不就是去了几天城里吗,骨子不还是农村女人吗。

他想出去打工,不为别的,就为了多挣点钱,他有时想想为了改善家庭生活也有必要出去。

可一想到父亲张绍忠的坚持,他出去的想法就熄灭了。

张炳每天将头天摘好的芹菜、韭菜挑到镇上,即使是雨雪天气也没断过。

他的菜挑子总是收拾得利落,两头的竹筐洗刷得泛白,带着水汽。

筐里躺着的,是自家种的时令蔬菜,水灵灵的芹菜根根挺拔,碧绿的韭菜扎成小把,张炳家住在离古镇五六里地的上菜园。

这村名有来头,老辈人都说,往前数几百年,那是专给宫里进贡蔬菜的地方。

也不知是水土还是手艺,上菜园长出的芹菜、韭菜,就是比别处的更香更有味,那股子芹菜药香味和韭菜的温补香气,是能钻进人记忆里的。

因此上菜园里最出名的蔬菜就是芹菜和韭菜。

小镇上都知道张炳的芹菜和韭菜是上菜园的,即使价格高点,也都买他的。

张炳到镇上卖菜,每天都是最快卖完的。

张炳人不高,精瘦,眼里透着精光。

扁担压在肩上,步子稳当,他每天天蒙蒙亮,就挑着担子出门,走过田埂,踏过刚解放后就修建的东风大桥,融入古镇将醒未醒的晨雾里。

他的菜卖得快,不只是因为菜好,也因为他这人实在,秤杆总是翘得高高的。

卖了菜,换了钱,他便在镇上买些米面油盐,有时扯上几尺布,再挑着空了的担子走回去。

生活就像他肩上的扁担,两头平衡着,简单,也沉重。

每个星期,总有那么一天,张炳卖完青菜后,会踱到苏三河的肉摊前。

这是他为了增加父亲营养——再省,每个月也得包几顿饺子,孝敬体弱多病老父亲。

他有时就在想,父亲为什么一首要他在家守着种菜,不让他出去打工赚钱,又为什么不让他离开上菜园搬到镇上来住。

“三河哥,割斤肉,要前槽,肥瘦相间的,包饺子。”

张炳的声音带着泥土般的淳朴。

苏三河抬起头,脸上立刻堆起了客气周全的笑:“炳弟来了。

等着,这就给你割最好的。”

他手起刀落,一块红白分明的猪肉便被分割出来,上秤,高高的。

末了,还常常顺手切一小条肥肉,搭在上面:“回去炼点猪油,炒菜香。”

“这……这怎么好意思。”

张炳连忙推辞。

“乡里乡亲的,客气啥。”

苏三河笑着,用油乎乎的纸把肉包好,麻绳系上,递过去。

交易完成,客气周到,挑不出一点毛病,自然中透着亲切。

张炳接过肉,很自然的道了声谢,转身走开。

他挑着担子走出南街,回头望了一眼。

苏三河己经低下头,继续专注地分割案板上的半扇猪肉,侧影平静,看不出任何情绪。

只是在那切肉剔骨的动作中,张炳感觉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与平时的不一样,他看出来苏三河的微妙变化。

这变化从何而来,张炳能猜出一点,但又不确定,只好把它归咎于自己多心,或许苏三河今天只是累了。

他紧了紧肩上的扁担,踏上了回上菜园的路。

而肉摊后的苏三河,在张炳转身后,手上的动作微微一顿,眼角的余光扫过那渐行渐远的菜挑子,眼神里掠过一丝复杂难明的东西,随即又湮没在古镇寻常的午后时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