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纳家书 > 其它小说 > 辞职那天,她抢在领导前面第一个挽留我
其它小说连载
男生生活《辞职那她抢在领导前面第一个挽留我由网络作家“婧岩”所男女主角分别是沈总林纯净无弹窗版故事内跟随小编一起来阅读吧!详情介绍:专为书荒朋友们带来的《辞职那她抢在领导前面第一个挽留我》主要是描写林夏,沈总之间一系列的故作者婧岩细致的描写让读者沉浸在小说人物的喜怒哀乐辞职那她抢在领导前面第一个挽留我
主角:沈总,林夏 更新:2025-11-08 22:30:49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1离职邮件发出去的那一分钟我叫顾行舟,今年二十八岁,在这家公司写了五年文案。
电脑右下角的时间蹦到早上九点整的时候,我把最后一句离职理由删掉,
只留了一行简单的“个人发展原因”。光标在那行字后面一闪一闪,像在问我要不要后悔。
我抬头看了一眼开放工位这片灰白色的格子海。空调吹得人后背发凉,
打印机在远处咔哒咔哒地响,领导办公室的门还紧闭着,毛玻璃后的灯是关的。
我把离职邮件的收件人改成“人力资源部 + 部门群组抄送”。“顾行舟,
发之前再看一眼。”我在心里对自己说。我把邮件从头到尾扫了一遍。“尊敬的公司领导,
您好,我是品牌二组顾行舟,因个人发展原因,
申请于本月底离职……”这些字我昨晚已经改了三遍。真正让我睡不着的不是这封邮件,
而是我得亲口跟一个人说。那个名字卡在嗓子眼里,我不敢往下想。我深吸一口气,
把鼠标移到“发送”上。手心有点出汗。我想起上个月的那个通宵。凌晨三点,
全办公室只剩我和保洁阿姨,窗外环路的灯连成一条冷白色的线。
我把一整套方案改到怀疑人生,第二天早晨领导一边喝咖啡,
一边淡淡说了句:“这个方向还不行,你再推翻重来。”那一刻我突然觉得,
这家公司离了谁都转得照样飞快,离我也一样。鼠标点下去的瞬间,轻得像是没用力。
“叮”的一声,发出的声音却很清楚。离职邮件飞进系统的那一秒,
我整个人反而安静了下来。我靠在椅背上,望着屏幕,像是看着跟自己没关系的别人的故事。
右下角又跳了一条新消息。是部门群组。“呵,又是谁要离职啊?
”有人发了个看热闹的表情。我手指动了一下,又停住。没过几秒,
另外一条消息单独弹了出来。“顾行舟???
”备注名叫“林夏”的头像跳到了对话框最上面。林夏端着纸杯,
从工位那边一路快步走过来。纸杯外壁被捏得有点变形,咖啡沿着杯沿晃出一圈浅浅的痕。
“你真发了?”林夏在我桌边站住,声音压得很低,眼睛却瞪得很圆。
我把电脑屏幕往里掰了掰,像是这样就能把那封已经发出去的邮件藏起来。“发都发了。
”我说。我听见自己的声音,比想象中稳。“你疯了啊。”林夏把纸杯重重放在我桌角,
咖啡盖子被震得“咔哒”一声。林夏第一反应不是去找领导,而是直接伸手去按我的鼠标。
“你先撤回。”“来不及了。”我指了指右上角,发送成功的提示已经消失。林夏愣了一下,
又立刻反应过来,绕过我的椅子,整个人半倚在我桌边。“那你现在别动。”“干吗?
”“领导还没来公司,你先给我一个解释。”林夏侧过身,挡住我看向领导办公室的视线。
走廊尽头的电梯还没开门,打卡机安静地立在门边,像个见证者。
我看着挡在我面前的那个人。林夏的工牌晃在胸前,上面挂着闪过的灯光,
照片里的笑比现在嫩一点。“顾行舟,你要是为那次项目的事生气,你冲着我来。
”林夏压低声音,字字咬着。“谁抢走谁的功劳我心里有数,可是你辞职,
总得先跟我说一声。”我有一瞬间被这句话噎住。“跟你说,为什么?”我问。
“因为——”林夏顿住。办公区陆陆续续有人进来,键盘声、椅子拉动声混在一起,
空气里突然多了一层人声的嗡嗡。林夏回头扫了一圈,又把椅子拉过来坐在我旁边。
“因为我是你直属对接人。”“你是项目经理,不是我妈。”我说。
“那你怎么辞职那封邮件抄送了我?”林夏偏着头看我,语气里有一点刻意装出来的轻松。
“流程。”我说。“少拿流程糊弄我。”林夏把一叠文件推开,干脆双手抱臂靠在椅背上,
眼睛直勾勾盯着我。“你昨晚不是还在群里回消息吗?”“回了。”“一点不透露?
”“你在群里发猫,你让我怎么接,‘好可爱,我明天辞职’吗?”林夏被我噎了一下,
嘴角却还是忍不住抽了一下。“你这嘴,要不是我带你,你早就被领导收拾了。
”我低头笑了一声。笑意只在喉咙里转了一圈,很快又沉下去。“我不是一时冲动。”我说。
“我知道。”林夏突然认真起来。“你要是一时冲动,刚才手都抖得发不出邮件。
”她看了看我,又看了看我桌上那只已经磨损得发白的鼠标。“所以你考虑很久了?
”“差不多半年。”我说。这半年里,每个晚上九点之后,办公室只剩下寥寥几盏灯。
我和林夏对着同一块大屏幕改方案,改到凌晨的时候,她会捏捏鼻梁,说一句“顾行舟,
你要是去别的公司,也会被这样压榨的”。那时候我只当玩笑听。
现在这句反过来扎在我心上。“你知道的。”我说,“我爸身体那样,我得多点时间陪他。
”“你可以调岗。”“公司不是福利院。”我笑了一下,“我要真开口,
领导会觉得我拿私事压他。”“那你怎么不先跟我说。”林夏的声音低下来,
像是怕被别人听见,又像是怕被自己的耳朵听清楚。“我至少可以在绩效上帮你挡一下,
在工作量上给你松松。”“林夏,问题不是工作量。”我盯着屏幕上那封邮件的发件人名字,
看着“顾行舟”三个字看得有点恍神。“是我不想再过这种日子。”林夏没说话。
沉默在两个人之间拉长了一小段时间。键盘敲击声、打印机的噪音,
甚至有人在隔壁组偷偷嗑瓜子的声音,都变得格外清晰。“那你打算去哪?”“先回家,
陪我爸做康复。”“然后呢?”“再说。”这三个字一出口,连我自己都听出了没底。
“你连下一份工作都还没定?”林夏整个人往前倾了一点。“顾行舟,你是不是疯了。
”“你不是总说,人活一回,总得有一次为自己疯一回。”我说。
那句话是林夏半年前忙到崩溃,在楼梯间蹲着喝热水的时候说的。她抬头看了我一眼,
眼神忽然有一点乱。“我说的是我。”“那我借用一下。”林夏抬手按了按太阳穴。
“顾行舟,你现在立刻,马上,跟人力说刚才是误发。”“你有见过谁拿自己离职开玩笑?
”“那你就说,你要修改离职时间。”“改什么,改成年底?”我笑,
“拖着拖着就拖到明年了。”“那也比你现在空窗好。”林夏说到这里,声音突然顿了一下。
“你有没有想过,你这一走,我这边少了一个人,我所有项目的节点都得往前推。
”“你是为了项目挽留我?”我问。林夏看着我。那一瞬间,她眼底闪过的东西太快了。
快到我来不及抓住,就被她自己硬生生压了下去。“我为了工作挽留你。
”林夏把那几个字说得很重。“也是为了我自己。”走廊那头传来电梯“叮”的一声。
有人压低声音说:“领导来了。”领导办公室的门外响起熟悉的脚步声。
皮鞋落在地毯上的闷响一点点逼近。林夏猛地站起来,椅子在地上滑出一小段刺耳的声音。
“你起什么身?”我问。“我去堵领导。”林夏说。“在领导看见邮件之前,
我先跟他说一遍,这是‘可以商量的事’。”我被迫跟着站起来。“事情已经这样了,
还能商量什么?”“能商量的东西多了。”林夏抓住我袖口。指尖冰凉,却攥得很紧。
“顾行舟,你要辞职可以。”“但你得先给我时间挽留你。
”2她替我拦在领导面前电梯“叮”的一声停在我们这一层。我和林夏站在走廊拐角,
隔着几十厘米的地毯,看着那扇银色的门缓缓打开。沈总走出来。深蓝色衬衫,
领口扣得一丝不苟,皮鞋踩在地毯上没有声音,身后跟着助理抱着一摞文件。
前台小姐姐站起来叫了一声“沈总早”,声音还在半空里,林夏已经迈步出去了。“沈总。
”林夏叫住他。声音不高,却一下子把走廊里的噪音压住了。沈总抬眼看过来。“林夏?
一早上拦我,是项目又出什么幺蛾子?”“不是项目。”林夏往前一步,
整个人挡在电梯口和通往办公室的必经路线上。“是顾行舟。”我站在后面,
觉得自己有点像被点名的学生。沈总眉心轻轻一拧。“顾行舟?
”助理手里的手机“滴”了一声。“沈总,邮箱刚进一封离职申请。”沈总看了我一眼。
那一眼不重,却让人本能地想挺直背。“你发的?”“我发的。”我说。
林夏没给他再问下一句的机会。“沈总,关于这封邮件,我想先说几句。”她侧身,
明面上是把路口让开,其实还半挡在我们中间。沈总停下,抬手看了看表。“你先说两句。
”“顾行舟不是闹脾气。”林夏这句话出口,就已经替我把“任性”两个字挡掉了。
“顾行舟家里最近有状况,顾叔叔身体不好,这半年康复都靠顾行舟下班跑医院陪着。
”她把我爸的情况捡要点说了一遍。我本来不打算在公司提这些。在职场里提家里事,
总像是在乞讨一点体谅。但林夏一句一句往外说的时候,我竟然没有开口打断。沈总听完,
只“嗯”了一声。“你觉得他是因为家庭原因,才提离职?”“是家庭原因加身体原因。
”林夏接得很快。“最近几个大项目,顾行舟的工作量您也看在眼里,人不是机器。
”沈总把视线落在我身上。“你怎么说?”“差不多。”我说。“家里需要人,
我这边也确实有点撑不住了。”沈总沉默了一会。“公司的活,哪个人离开不是照样有人接。
”他话说得平静。“你要走,我留不留你都是两回事。”“是。”我点头。
“但现在几个项目正卡在节点上。”沈总的眼神像把尺子,从我头上量到脚。“离职可以,
不是现在。”这话他没压低声音,走廊里路过的人都能听见一点。林夏却不躲。“沈总,
我同意现在不能拍板放人。”林夏主动站到跟领导一个立场。
“但我不同意用拖的方式解决问题。”“你什么意思?”“如果现在直接否掉这封离职邮件,
顾行舟嘴上不说,心里已经不在这儿了。”林夏说话的时候,一只手攥着工牌,
指节有点发白。“过一个月、两个月,项目节点会更难看。”沈总看着林夏,
有点意外她敢这样说。“那你倒是说个办法。”“给一个阶段性方案。”林夏吸了一口气。
“第一,把离职时间从月底往后延一个月;第二,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
调整顾行舟的工作内容,以交接为主,减少临时加的需求。”“你替他提条件?”沈总问。
“我替项目提。”林夏挺直了背。“现在几条大线全靠他记在脑子里,
谁接手都得跟他对一遍。”“如果您现在硬留,表面上省了一封离职申请,
实际上是给一个随时会走的人继续堆活。”“等哪天他真的扛不住,不打招呼直接走了,
烂摊子您还是得丢下来让我们收。”走廊另一头有人探头看了一眼,又立刻缩回去。
我头一次这么完整地听见有人站在领导面前,把这些话说出来。“你这么说,是在替他着想,
还是替你自己着想?”沈总不紧不慢。“都有。”林夏没躲。“我带的人,
我最清楚他能扛多少。”她顿了顿。“我不想哪天突然多出一堆没人接手的版本和文件,
只能自己重来一遍。”沈总没有马上说话。过了两秒,他转向我。“顾行舟,你自己怎么想?
”“我……”在沈总的视线和林夏的目光之间,我有一瞬间说不出话。
我原本打算在领导办公室里,干脆利落把“我决定了”四个字说出来。
现在这些字在嘴里打转。“我想先回家一阵子。”我最后还是开口。
“如果公司愿意给一个缓冲期,我可以把所有项目交接到可以查得到的底。”“所谓缓冲期,
是你想按自己的节奏走。”沈总看得透。“不是按照公司的节奏走。
”“公司节奏是连夜把人补上,连夜跟客户交待。”我不说话。林夏轻轻咳了一声。“沈总,
实际上我心里有数。”林夏主动上前半步。“如果现在强压顾行舟留下,
明年年初这家公司就会多一个坐着等跳槽机会的人。”“到时候,
您还得再面对一遍今天的事。”“那你觉得怎么办,才能让他不坐着等?”“给一点诚意。
”林夏的声音低下去。“比如,允许在交接期内有一部分时间在家远程,
方便顾叔叔看病;比如,哪怕象征性地调整一下岗位说明,让他不用再连轴转。
”“我可以帮他把方案拆解出来,保证项目节点。”沈总笑了一下,
那笑容里有一点“你孩子家家”的意味。“你平时在会议上没这么能说。
”“会议上我只负责做事。”林夏说。“今天是我第一次在您面前替人说话。
”“那你很看重他?”这话在走廊里晃了一圈。我不知道该看哪里,
只好盯着地毯上那一块磨旧的边角。林夏没有看我。“我看重的是一个靠谱的同事。
”她把每个字咬得很清晰。“遇到这种人,我希望公司别轻易放。”沈总又看了我几秒。
“你当初来公司的时候,还是刚毕业的小孩。”“这几年,从被人带,到能带别人,不容易。
”他叹了口气。“这样。”“邮件我先不批也不退。”“给你两天时间。
”“这两天你回去好好想想,是要彻底走,还是接受林夏说的那个缓冲方案。”“两天后,
进我办公室给一个明确答复。”他看向林夏。“你既然替他说话,
那这两天也帮他把方案想清楚。”“我要的是结果,不是情绪。”话说完,
沈总抬脚往办公室那头走。助理快步跟上。走廊里的空气像是被谁按了暂停键,
又慢慢恢复流动。直到沈总办公室的门关上,“咔哒”一声,林夏才长长吐出一口气。
“顾行舟,你欠我不止一杯咖啡了。”林夏转过身,看着我。眉心还皱着,眼睛却亮得吓人。
“刚才那些话……”我张了张口。“都是实话。”林夏抢先接上。
“你要是敢辜负我这么帮你说话,我就天天在群里发你以前写的烂文案,
把你黑历史当表情包用。”我被逗笑了一下。笑完又有点酸。“那两天后怎么办?
”“先过今天。”林夏低头,看了看自己攥红的手指。“今天你照常上班,
别一副明天就要走的样子。”“我会帮你安排交接,顺便帮你算一笔账。”“什么账?
”“你在这家公司熬的每一个夜,你拿了多少工资,你亏了多少。”林夏看向我,
眼神突然认真。“等你看完这笔账,再决定你是要走,还是要留。”走廊尽头,
有人推开部门门,探头出来叫我们。“林夏,顾行舟,例会要开始了。”林夏回头应了一声,
又转向我。“走吧。”她抬手理了理自己的工牌,把那点刚才的慌乱一点点抹平。
“在你彻底走之前,你还是我手底下最能用的人。”“我不会提前把你放生。”3那晚,
她拿出一支笔把我这五年拆开给我看例会开到中午。PPT一页一页放过去,
我的脑子却一直卡在走廊那句“给你两天时间”上。同事轮流汇报,
项目名称在会议室的白墙上来回切换。我机械地记笔记,说话轮到我的时候,
嗓子居然发挥正常,语速、语气跟往常一样。仿佛那封离职邮件只是某个平行世界发生的事。
散会的时候,沈总看了我一眼。那一眼很短,短到如果不是盯着他的人,
我都可以装作没看见。“顾行舟,下午你把手上的项目排个优先级。”“先保证交付,
再谈交接。”“好。”我说。走出会议室的时候,林夏被另一个项目经理叫住,
讨论一个跨部门的需求。我站在茶水间门口,拧开饮水机,听见走廊那头传来她的声音。
“这个时间点再加需求,风险你自己要写在邮件里。”语气不算冲,
却利落得像一支笔在纸上划了一道。我把纸杯喝空,顺手捏扁扔进垃圾桶。
杯子落底的那声闷响,莫名像是给这家公司里的某个版本做了个备份。
下午的时间被任务塞满。客户催方案,设计催文案,群里不停冒红点。我一边回消息,
一边把文件夹里的文档按项目归类,顺手在每个文件名后面加上日期和标记。这些东西,
以前我做得很随意。反正第二天还得是我自己打开。现在每改一个名字,
我都有一种在给别人铺路的感觉。傍晚六点半,办公室里的灯自动暗了一格。
自动感应系统提醒大家,该装作要下班了。“顾行舟。”林夏走过来,一只手撑在我桌边。
“先别走。”“我还没走。”我盯着屏幕说。“下班后的意思。
”林夏往我桌上放了两样东西。一支黑色的签字笔,一本封面已经有点起毛的小本子。
“今晚你有安排吗?”“回家。”我说。“你家在城北,你每晚八点半以后才到。
”林夏看了一眼时间。“现在才六点半。”“中间空出来这两个小时,借我用一下。
”我抬头。“你要借我干吗?”“算账。”林夏说。“给你算一笔你不敢算的账。
”晚上七点,我们坐在公司对面那家小面馆里。门口的塑料帘子被人掀开又落下,
带进来一股冷风,夹着葱花和辣椒油的味道。我把围巾搭在椅背上,
看着面前这张油迹斑斑的桌子,总觉得跟“职业生涯盘点”这几个字不太搭。
林夏一点也不在乎。林夏把本子摊开,笔在手指间转了一圈。“先从工资开始。
”“你刚入职的时候,税前多少?”“六千。”我说。“现在一万二。”“中间每年涨幅,
差不多你心里有数。”林夏飞快写了一行数字。“别看了,我只是大概算一个区间。
”“这五年你在这家公司挣了多少钱。”“你算这个干吗?”“让你知道自己没有白活。
”林夏头也不抬。“再算一算,你付出了多少。”她在数字下面又写了一行字。
“平均每年有多少个通宵?”“你记得住?”我反问。“我记得你吐槽得有多凶。
”林夏抬眼看了我一下。“我们从保守的开始。”“一个月算两个加班到凌晨的夜晚,
一年二十四个,五年一百二十个。”“差不多?”我算了算,发现偏保守。“差不多。
”我说。“一个夜晚算八小时,你这些年额外贡献了一千小时的命。
”林夏写下“一千小时”三个字,又在旁边画了一个小圆圈。
“这还不算那些加班加到凌晨十一点的普通夜。”“普通夜?”我被她这个说法逗了一下。
“对。”“熬到十二点之前都算普通。”林夏勾了一下嘴角。“再加上你每天通勤时间。
”“单程一个小时。”“来回两个小时,一年两百个工作日,五年两千小时。
”她写下“通勤:2000h”。“所以,这五年你一共有三千个小时,花在路上和公司。
”“你记得这些小时里,有多少是花在你自己的事上?”她问。这个问题,
我一时间答不上来。“你可以不答。”林夏自己在本子上划了一道。
“因为答案大概是‘没多少’。”“那你算这些,是想证明我很亏?”我问。
“我想证明你不只是亏钱。”林夏把笔头抵着纸。“你亏的是陪家人的时间,是睡觉的时间,
是本来可以看两本书、学点别的东西的时间。”“听上去很老派。”“可事实就是这样。
”面馆的电视在头顶播着一档旧综艺,主持人笑得很用力。
嘈杂的背景音衬得她说的每一个字都很轻。“那你呢?”我突然问。
“你也在这家公司五年了。”“你的账怎么算?”“我?”林夏愣了一下,又笑。“我算过。
”“结论呢?”“我也很亏。”她把本子翻到前一页。那一页上密密麻麻写着数字和关键词,
有好几个地方被她重重划掉。“我比你早一年进来。”“你刚来的时候,
我还是小组里最能熬夜的那个。”“后来你来了,我就不是了。”“你是想夸我?”我问。
“我是在说,你抢了我‘最惨员工’的位置。”林夏抬眼看着我,
笑意里有一点藏不住的疲惫。“我把自己这六年的账算完,发现我如果再不做点什么,
等我三十岁的时候,只能站在这家公司的楼下说一句‘原来我青春都耗在这儿了’。
”“所以你才那么用力挽留我?”这句话出口的时候,我自己都有点意外。林夏没急着答。
“我用力挽留你,是因为我知道你没把自己的账算清楚。”她说。“你爸生病那天,
你给客户改文案,改到手机都不响。”“顾叔叔在医院的病床上躺着,
你在这边给人写的一句广告语还被改了三遍。”“你那天在楼道里抽烟,我看见你手在抖。
”那天的情景突然回到脑海里。医院的消毒水味、走廊的白光、视频那头医生说话的语气。
“我不是不心疼。”林夏低下头,轻轻说。“可是我没资格替你做决定。”“我能做的,
就只有把这笔账摆在你面前。”“你要走,是你自己选的路。”“你要留,
也得是你自己选的。”我盯着本子上的数字。“那你觉得,我该选什么?
”“我不替你选结局。”林夏看向我。“我只负责提醒你,
别拿你后半辈子去偿还一个不值得的前半程。”我笑了一下。“你现在说话的样子,
像个理财顾问。”“那你这位客户很不省心。”林夏回了一句。“别人都是劝别冲动裸辞。
”“我倒好,先替你算完亏得有多狠,再劝你别为了这一点点沉没成本,把自己绑死在这里。
”“那你为什么在领导面前,还那么卖力替我争取缓冲期?
”“因为你如果一气之下转头就走,明天一睁眼,大概会先被你爸骂一顿。”林夏说。
“然后你自己也会后悔。”“我想让你有一点体面。”她顿了顿。
“有机会带着这五年的东西走,而不是丢下一地烂摊子逃跑。”话说到这里,
我们谁都没再动筷子。面已经泡得有点坨。门口又被人掀开,冷风灌进来,
吹得桌上的账本一角轻轻翘起。“顾行舟。”林夏突然叫我的名字。
“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什么?”“如果有一天你真走了。”“你回头看这家公司,
会想起谁最多?”我没犹豫太久。“你。”这个答案出来得比我想象中快。林夏愣了一下。
“为什么?”“因为我最熬的那几个夜晚,你都在。”“我刚入职最想辞职的那几天,
你也在。”我说。“还有今天。”“我发离职邮件,走廊上第一个替我说话的人,也是你。
”林夏咬了咬下唇。眼神在我脸上停了一秒,又迅速移开。“那你现在懂了没?”“懂什么?
”“你不是只从一家公司离开。”林夏把笔往本子上一丢。“你是从一群人里抽身,
有的人会松一口气,有的人会难受很久。”她深吸一口气。“难受那一部分,我先帮你扛着。
”“你这两天,就专心想清楚一件事。”“想什么?”“你想要留下来的理由。
”“如果说不出来,就带着这本账走。”她把本子合上,推到我面前。“这是副本,
原件在我脑子里。”“你走到哪儿,都可以翻出来看看。
”我低头看着那本普普通通的软皮本。封面上被她按出一点弧度,页角被翻得卷起。
那里面写着一堆数字、符号,还有几个被重重划掉的词。全是关于我的。
我突然有一点不舍得把它带走。“你不留着?”“我留着干吗?”林夏笑了一下。
“留着纪念我曾经手下有个很能熬的傻子同事?”她站起来,拿起自己的外套。“这本给你。
”“至于你以后要不要记新的账。”“看你是打算换一本本子,还是换一个地方。
”4倒计时第一晚,她先打进我家客厅晚上九点,我到城北的小区。楼下的路灯昏黄,
树枝在灯光里晃,影子落在地上,像一摊摊墨。我拎着一袋水果上楼,
楼道里混着消毒水味和老邻居炖汤的味道。二楼某户的门虚掩着,电视声音外放,
一个主持人笑得特别卖力。我把那道熟悉的防盗门钥匙插进去的时候,有那么一瞬间,
突然想到也许再过一阵子,我每天开这道门的时间会多很多。门里传来一声咳嗽。“行舟?
”我爸的声音有点哑。“是我。”我换鞋,把水果放在鞋柜上。客厅的灯有些旧,
罩子上积了点灰。我爸半躺在沙发上,腿上盖着毯子,茶几上摆着还没喝完的药。
电视里播着一部老剧,画面有点糊,台词声音却开得很大。“今天怎么这个点?
”我爸拿起遥控器把声音调小。“不是说最近项目忙?”“同事拉去吃了个面。”我说。
“项目还是忙。”我没说的是,我今天不是因为项目才晚的。我爸看了我一眼。
那一眼跟沈总的不一样。沈总在看一块可以替换的劳动力,
我爸在看一个不知道还能被他唠叨几年的人。“行了,别站着。”我爸拍了拍旁边的沙发。
“坐下看会电视,等会儿自己去洗澡,我腰不行了,不给你烧水。”“好。
”我在沙发边坐下,目光却往我房间的门缝那边飘。那本林夏给的本子在背包里,重量不大,
却压得我的书包带往下一坠。广告插播的时候,我起身说去拿个东西。我爸“嗯”了一声。
回到房间,我把灯打开。房间不大,一张床、一张写字桌,一个单门衣柜,
桌角还贴着当年高考时的倒计时贴纸,颜色已经褪了。我把包放在椅子上,拉开拉链,
那本软皮本就躺在里面。我把本子拿出来,放进抽屉里。抽屉没推上去之前,门被敲了两下。
“行舟。”我爸的声音在门外。“干吗偷偷摸摸的?”我把抽屉推进去,顺手锁上。
好像那里面不是一本记账本,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东西。“没,整理一下东西。”我说。
门被推开一条缝。我爸从缝里探头进来,又咳了一声。“你最近心思不在工作上?
”我愣了一下。“怎么了?”“那天你给我按摩肩的时候,力气都没以前大。
”这个判断理由,挺离谱,却又有点准。我笑了一下。“我只是累。
”“那你打算累到什么时候?”我爸靠在门框上,看着我。“你在那家公司五年,
多多少少有点感情。”“我看你最近回来老叹气,不是项目,是人。”父母这种玄学直觉,
有时候挺烦,有时候准得吓人。“你怎么知道不是项目?”我问。“要是项目,
你回来就骂客户。”“你这段时间回来,连骂人兴趣都没有,就只剩下发呆。
”我本能想找个借口。嗓子里转了一圈,最后还是没绕开。“爸。”“嗯?”“我提离职了。
”空气突然安静了一秒。楼下不知哪家小孩在哭,玻璃窗微微抖了一下。“什么时候的事?
”“今天早上。”“定了吗?”“领导给了两天考虑时间。”“你考虑个什么?
”我爸的声音一下子拔高了半度。“现在经济什么样,你心里没数?”“你手上有后路?
有下家?还是买彩票中奖了?”质问来得很快。我早就预想过这一幕。
真正落在我头上的时候,还是觉得有点闷。“我不是裸辞。”我说。“你这叫啥?
”“你连下一份工作在哪儿都不知道。”“你那点存款,撑得起几个月房租?
”“你以为你还能像刚毕业那时候,饭都随便糊弄一糊弄?”我爸越说越急,
咳嗽被话语顶出来,一声接一声。我赶紧倒水,递过去。“你先喝口水。”“我不喝。
”我爸一边咳一边瞪我。“你说,你是不是被公司谁欺负了?”“你说清楚。
”他的问题一连串砸过来。好几年前,他听不懂我做的是什么工作,
只会概括成“在电脑上写东西”。那时候,
他只知道我每个月给家的那一部分钱和微信里发过去的转账截图。现在,
他开始问我“老板有没有给你涨工资”“同事有没有抢你功劳”,
开始慢慢听懂一点“加班文化”“绩效考核”这些词。“没有谁欺负我。”我说。
“就是我不想这么一直干。”“你不干,你干吗?”“你想回老家摆摊?
”我爸靠在床边坐下,把那杯水搁在床头柜上。“你妈走了这么多年,就剩下我和你,
你好不容易在城里站住脚,现在说不想这么干了。”“你是不是看我快死了,不打算再撑了?
”这话说得太重。“爸。”我喊了一声。“你别乱说。”“那你说清楚。”他深吸一口气,
让自己稍微平静一点。“你要辞职,我拦不住。”“我只问你一句。”“你是真的想好了,
还是今天心血来潮?”我正想回答,手机在桌上震了一下。屏幕亮起来。
备注名“林夏-项目”的那一行字跳出来。来电。我看着那两个字,
有一点不知该接还是不该接。我爸眼尖。“谁?”“同事。”“女的男的?”“女的。
”“那你还愣着干吗。”我爸把手机抓起来,没等我阻止,直接划了接听。“喂?
”那头先静了一秒。然后是一句小心翼翼的:“……顾行舟?”“他爸。”我爸抢答。
“你是他领导?”那边又静了一下。“不是领导。”林夏的声音在扬声器里听起来有一点空。
“我是他同事。”“哦,同事。”我爸把手机调整了一下距离。“他今天心情不太好。
”“你们是不是公司搞什么绩效,把人逼辞职了?”我:“……”林夏大概也愣住了。
我几乎能想象出她那边的画面。半夜的办公室,或者写字楼楼下的台阶,她一手拿着电话,
一手还抓着那支签字笔。“叔叔,您别误会。”林夏很快调整好语气。“顾行舟今天提离职,
是他提前很久想过的。”“我们公司有压力是真有压力,但没人直接把他逼走。
”“他是自己做了一个很难的决定。”“你这么替我们公司说话,是不是怕我去闹?
”我爸一句话,把她准备好的官方解释全堵回去。“叔叔,我怕的是您不理解他。
”林夏把这句话说完整的时候,声音明显轻了一点。“他不跟我说。”我爸盯着手机。
“一回家就说我该吃药,该早点睡,从来不说他自己想干什么。”“他跟您说什么?
”“说你们项目忙。”“说要加班。”“说客户难伺候。”林夏沉默了一下。
“那他没跟您说,他这几年加班加到胃炎,去年在医院挂水的时候,还在给客户改东西吗?
”我心里一紧。那天的事,我没跟我爸提过。我只说是普通点滴。
“还有前阵子顾叔叔您手术。”林夏继续。“行舟在走廊一边等消息,一边回工作群。
”“手抖得连字都打错。”手机这头,我爸的呼吸变得重了一点。“你是谁?”他问。
“你怎么知道这些?”“我跟他一个组。”“我带他四年了。”林夏说。“他哪天几点加班,
哪天几点去医院,我心里大概都有数。”我爸没说话。
房间里安静得只剩下窗外的风吹过玻璃的声音。“叔叔。”林夏又叫了一声。“我知道,
您肯定希望他别乱辞职。”“我也希望。”“但我更希望的是,他以后提起这几年,
不是只有后悔。”“您放心,他不是不管不顾就跑了。”“他现在有两天时间做决定。
”“公司那边,我已经帮他争取到了缓冲期。”“如果他最后决定走,
我会帮他把交接的细节整理好。”“不会乱成一锅粥。”“要是他决定留下,
我也会帮他重新调整工作量。”“至少不要再像之前那样,把命都搭进去。
”沈默在这几段话之间拉长。我爸把手机放到耳边,又离开一点,像在斟酌每一个词。
“你说你带他四年?”“是。”“你今年多大?”“二十七。”“女孩子这么辛苦干这个,
有意义吗?”这个问题问得太直。隔着电话线,我都替她尴尬。林夏却笑了一下。“叔叔,
我干什么意义不意义的,以后再说。”“我现在只关心一件事。
”“行舟以后是不是还能站得直。”“不是只会熬夜加班,什么都不敢自己决定。
”“他今天提离职。”“在公司第一个拦他的,是我。”“在您这边,如果可以的话,
我也想替他拦一下。”“拦什么?”“拦您把他骂回去。”林夏说。“他要是最后决定不走,
那是他自己想清楚了。”“不是因为您一顿骂,把他骂怕了。”我爸的喉咙动了一下。
我看得见。“你小姑娘……”他叹了口气。“会说话。”“我不会。
”林夏声音里带了一点笑。“我只是比他敢说。”“行舟有时候太憋了。
”“什么都自己往肚子里咽。”“叔叔,我替他求个情。”她顿了一下。“这两天,
您别急着说‘不准辞职’。”“也别急着说‘赶紧滚回去上班’。”“您就陪他坐一坐,
聊一聊。”“他要是怕您失望,您就跟他说一句‘你别急着证明给我看,
我只希望你身体好一点’。”我爸静了很久。电视里广告开始播药品,
解说员的声音绕进房间里,听起来很讽刺。“你叫什么名字?”我爸问。“我叫林夏。
”“林子的林,夏天的夏。”“林夏。”我爸在嘴里重复了一遍。好像想把这两个字记下来。
“那我也说一句实在话。”“你是真把他当弟弟、当同事,还是当什么,我不管。
”“你今天这通电话,我记住了。”“以后他要真走了,或者留在那儿,我都不怪你。
”“他自己的命,他自己选。”“我能做的,就是别再把他推回去。”“叔叔,
您这么想就太好了。”林夏轻轻吐了一口气。“那我先不打扰您休息了。
”“他明天还得上班。”“我挂了。”“等一下。”我爸突然叫住她。“嗯?”“谢谢你。
”我爸说。“谢谢你这几年照顾他。”那头静了一下。“应该的。”林夏说。电话挂断。
屏幕暗下去之前,我接住了手机。手心都是汗。“你这同事不错。”我爸靠回椅背。
“比你会说。”我苦笑。“我知道。”“你要是以后真不在那家公司干了。”我爸慢慢说。
“也不能跟那种人断了。”“这种肯替你说话的人,不多。”我“嗯”了一声。回到房间,
我关上门。手机屏幕亮了一下。林夏发来一条消息。“林夏:你爸会不会觉得我话多?
”紧接着第二条。“林夏:算了,他以后觉得我烦也行,至少今天不是你一个人在扛。
”我盯着那两行字,心里一阵难以形容的酸胀。我打字。
“我:你刚才在什么地方打的电话?”那边很快回。“林夏:公司楼下,风有点大。
”“林夏:你明天别迟到,沈总盯人很严。”“林夏:还有一件事。
”“林夏:今晚开始,你有了一个新的倒计时。”“我:什么倒计时?
”“林夏:倒计时两天,想清楚你以后,是为了谁上班。”最后一条发出之后,
她那边一直没再冒泡。我把手机扣在桌上。抽屉里那本软皮本安静地躺着。
隔着一层薄薄的木板和几张纸,我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5她在白板上画了两条路,
让我选一条走倒计时的第一晚,我睡得不踏实。半夜醒了两次,窗外有车从楼下压过减速带,
声音被拉长,在黑暗里听着像谁长长叹气。早上六点,我自己先醒了。闹钟还没响。
我躺在床上盯着天花板,忽然想起高三那会儿,每天也是这种状态。那时是倒计时高考,
现在是倒计时离职。唯一差别是,当年我知道考完有一本录取通知书等着我,
现在我不知道前面等着我的是空白,还是另一堵墙。客厅隐隐有动静。我翻身起床,打开门。
我爸坐在沙发上,腿上的毯子还盖着,电视没开,茶几上放着两碗粥。“你醒得挺早。
”他抬眼看我。“怕你迟到。”我看了一眼墙上的挂钟,才七点出头。
“我今天不用那么早去。”“你昨天不还说,领导盯得紧?”我愣了一秒,
反应过来是林夏电话里那句。“……差不多。”我在他对面坐下。桌上那碗粥的热气往上冒,
白瓷碗边缘模糊了一圈。“昨天那个小姑娘,人挺会说话。”我爸提起林夏。“嘴利索,
脑子也快。”“嗯。”我舀了一勺粥,舌头被烫了一下。“你在公司,跟她关系怎么样?
”“就,同事。”“普通同事,会在半夜给你爸打电话?”我被噎了一下。
我爸慢悠悠喝了一口粥,像是在给我反应时间。“行舟。
”“你要觉得那家公司真折腾得你受不了,你走我不拦。”“我那几句是老毛病,
一急就冲你吼。”他叹了口气。“你妈要在,看见你这状态,比我吼得更狠。
网友评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