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昭纳家书!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汉末群雄风云录

第新野起风云 卧龙终出山章

发表时间: 2025-11-08
刘备依林缚之策,于新野暂得栖身。

此地虽小,却成卧龙潜渊之所。

刘备内修政理,外结刘琦,整饬军备;林缚则倾力民生,参照后世农法改良农具,推广区田,兴修水利。

不过半载,这贫瘠之地竟焕发生机,百姓归心。

这一日,县衙内正值议事,忽闻门外喧哗。

关羽面带喜色引三人入内,为首者儒雅端正,竟是徐州旧部孙乾。

他见到刘备,推金山倒玉柱般拜下,声音哽咽:“主公!

公祐寻访半载,终得再见!”

其情真切,令人动容。

刘备急忙扶起,目光扫过其后二人——神态诙谐的简雍与气度雍容的糜竺,不由虎目含泪:“公祐、宪和、子仲!

天不弃备也!”

当即重新委任孙乾为从事中郎,简雍为说客,糜竺为左将军从事中郎,糜芳亦得军职。

旧部重聚,文官体系初成。

为增进情谊,林缚闲暇时制作些新奇物件。

他将铜片、磁石制成简易风扇,张飞见了瞪大环眼,蒲扇大手好奇戳弄:“嘿!

先生真神了!”

不料力道过猛掰弯叶片,顿时臊得满脸通红:“大哥,先生,俺老张不是故意的……”憨态引得众人莞尔。

简雍独爱林缚改良的皮影戏,常编些诙谐段子慰劳将士;孙乾虽不重奇巧,但见林缚改良农具利国利民,也由衷敬佩;糜竺更将林缚的记账新法用于实务,效率倍增。

这日刘备携众勘察地形,忽闻林间悲歌:“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刘备驻足感叹:“歌者必非俗士。”

张飞不耐:“大哥,正事要紧!”

林缚却心有所动:“歌以言志,何妨一见?”

众人循声见一青衣文士倚松而歌,正是徐庶。

刘备诚挚相邀,一路谈论天下大势。

徐庶对答如流,林缚偶尔插言,其从利害时势切入的独特见解,令徐庶暗自称奇。

言谈间林缚似不经意问及:“闻荆襄有黄承彦、庞德公、司马徽等名士,元首可识?”

徐庶眼中精光一闪:“先生竟知此数位名公?”

待林缚提及“伏龙、凤雏”时,徐庶面露惊异,深深打量林缚:“此乃水镜先生私密之语,先生从何得知?”

林缚笑而不答,心里暗想:(我当然知道卧龙凤雏,我还知道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是司马徽的宣传语了)只道:“既是俊杰,主公岂可失之交臂?”

徐庶肃然对刘备道:“伏龙正是诸葛孔明,凤雏乃庞士元。

此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孔明之才,尤在庶之上十倍!

正当刘备欲请徐庶相助时,曹仁率三万大军兵临新野,布下八门金锁阵挑衅。

刘备等人急忙登上城头观望,只见阵势森严,门户重重。

关羽抚髯沉吟,张飞环眼圆瞪欲首接冲阵,孙乾等人皆面露难色。

刘备问曰:此乃何阵?

徐庶答到:此乃八门金锁阵也!

共有八门!

八门者:休、生、伤、杜、景、死、惊、开。

如从生门、景门、开门而入则吉;从伤门、惊门、休门而入则伤;从杜门、死门而入则亡。

刘备闻之!

心中大骇,连忙问曰!

两位先生可有破敌之策?

徐庶凝神片刻,了然笑道:主公勿忧,曹仁布此阵虽得其形,然未得其神!

“此阵只需从东南生门入,正西景门出。”

其阵脚必定大乱!

随即指派赵云破阵,又问计林缚。

林缚观察地形后道:“西北开门地势略高,可伏弓弩手扰敌指挥;曹仁败退必往襄城,当设伏截击。”

赵云依计冲阵,林中火箭齐发扰敌指挥,关平周仓伏兵尽出。

曹军大乱,三万兵马几近全军覆没。

庆功宴上,刘备道:今日多亏两位先生!

备敬二位一杯,随即道:“先生至今未取表字,颇不便。”

林缚沉吟答:“缚愿字守拙,取抱朴守拙之意。”

刘备击节称赞:“好个林守拙!”

随即拜徐庶为军师中郎将,林缚为左将军府司马兼新野都尉。

张飞大笑:“军师,林司马!

往后俺老张都听你们的!

关羽在旁微微颔首!

话分两头,曹操得知曹仁大败后,惊问:“徐庶何人?

林守拙又是谁?”

徐庶,字元首!

年少时为游侠,好打抱不平.因躲避官府通缉而化名单福。

后弃武从文遍访名师,终学业有成。

林缚 字守拙 曾为一落魄书生,官渡之战后刘备难逃途中偶遇林缚,后林缚献计成功逃脱追兵,至此加入刘备麾下。

程昱详述后,操问其之才比之公若何,程昱曰:我之才犹如萤火,气质才犹如皓月,不可相比!

曹操大惊:未想刘备竟收的如此大才,我竟还嘲笑林缚为无名小卒,真是失策!

曹操神色凝重:“此二人绝不可为刘备所用!”

诸公有何良策,程昱答到:徐庶至孝,今老母尚在颖川,可假使家书一封可使其离刘。

林缚可使离间计!

但最终被林缚识破,暂表不语。

遂用程昱计,伪书骗徐庶赴许都。

忽士兵来报:主公,有军师家书一封…徐庶接信泣拜:“庶本欲效死力,奈何老母被囚...”刘备执手泪别,坚不收回印绶。

徐庶特至林缚面前:“守拙贤弟,他日若有机缘...”林缚郑重还礼:“必扫榻相迎!”

徐庶去而复返,走马荐诸葛:“隆中卧龙岗诸葛孔明,才胜庶十倍,主公务请其出山!”

刘备遂访司马徽,得“伏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之语,更坚其志。

初次往访不遇,归途遇崔州平;二次顶风冒雪前往,又只见诸葛均;第三次前往时,张飞大怒:“这先生如何傲慢!

待我去屋后放火!”

关羽也劝:“兄长礼太过矣。”

刘备正色道:“齐桓公五返方见东郭野人,况大贤乎?”

终得见诸葛亮真容。

遂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己,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己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己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西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刘备听闻喜极而泣!

再三恳拜,诸葛亮见刘备诚意深厚!

遂跪拜曰:愿效犬马之劳!

刘备大喜!

说到:我得孔明,犹如鱼得水也!

遂同关张一起返回新野!

回到新野,刘备引诸葛亮见众人。

诸葛亮与林缚相见,互道久仰。

二人目光交汇间,既有欣赏,也含探究。

刘备喜道:“二位皆经天纬地之才,何愁大业不成!”

自此,林缚与诸葛亮常共议事。

林缚熟知历史走向,总能点出要害;诸葛亮善战略布局,把握精准。

二人相辅相成,刘备集团核心智囊终告成型。

建安十三年秋,曹操大军南下急报传至新野。

江风猎猎,军旗飞扬,诸葛亮与林缚并肩而立,一场决定生死存亡的大撤退与那场将燃遍长江的烈火,己在谋划中悄然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