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庶务堂,林小溪的肚子不争气地“咕噜”叫了一声。
生理需求是摆在面前的第一道坎,比什么心魔劫都来得真实。
张铁看着身边这位刚刚发表了“菌群失调”高论的同门,又是气恼又是无奈,最终还是从自己那个洗得发白的储物袋里,摸出半个硬邦邦的灵谷馒头塞给她。
“喏,先垫垫。
你说你……唉!”
张铁重重叹了口气,“跟执事弟子较什么劲啊?
他炼气三层的修为,捏死我们跟捏死蚂蚁一样简单。”
林小溪接过馒头,看着那微微发黄、表面似乎还有些许不明颗粒物的质感,ICU护士长的灵魂再次发出了尖锐的爆鸣。
这玩意儿,放前世连当抹布都嫌微生物超标。
但形势比人强。
她默默调动起体内那微弱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灵力,尝试在馒头表面构建一个微型的、概念性的“无菌区”。
灵力拂过,虽然无法真正做到高温高压灭菌,但至少用空气流动原理模拟了一下“吹吹干净”的效果。
“谢谢张师兄。”
她小口小口地啃着这修仙界版的“脏脏包”,味同嚼蜡,心里却在飞速盘算。
看来,首接挑战现有体系的“合理用药规范”和“手卫生”行不通,步子太大,容易扯着……道袍。
得换个思路。
从上至下改革阻力太大,那就从基层,从身边人开始渗透。
她的目光落在了张铁身上。
少年心思单纯,对自己也算友善,是个不错的“试点对象”。
“张师兄,”林小溪咽下最后一口馒头,神情严肃,“你刚才也徒手接丹药了,现在有没有感觉腹部不适?
比如,隐隐作痛,或者有气体在肠道内窜动感?”
张铁被她问得一愣,下意识摸了摸肚子:“啊?
没……没有啊。”
“是吗?”
林小溪微微蹙眉,用一种“我很怀疑”的专业眼神审视着他,“致病菌的潜伏期有长有短,症状也因人而异。
为了你的健康着想,我建议你近几日密切观察排便情况,注意有无形状、颜色、气味的异常。
一旦出现水样便、黏液便或血便,务必第一时间告诉我。”
张铁的脸瞬间涨成了猪肝色,结结巴巴道:“林、林小溪!
你一个姑娘家,怎、怎么光说这些……健康无小事,排泄物是重要的健康指标之一。”
林小溪面不改色,语气平静得像在讨论今天天气怎么样,“另外,张师兄,我观察到你的指甲缝内有积垢,这不仅是个人卫生问题,在接触食物和丹药时,极易造成交叉感染。
我建议你每日修行前,用流动清水配合皂角,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清洁双手,特别是指甲缝、指关节这些易忽略的部位。”
“七……七步洗手法?”
张铁彻底懵了,他修行是为了飞天遁地长生不老,不是为了学怎么洗手啊!
“没错。”
林小溪站起身,就地开始教学,“第一步,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第二步,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交换进行;第三步,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相互揉搓……来,张师兄,你跟我做一遍。”
张铁像个提线木偶,笨拙地跟着林小溪的动作,内心充满了荒谬感。
他感觉自己不是在青云宗外门,而是在某个凡间的医馆当学徒。
周围的几个外门弟子看到这一幕,更是笑得前仰后合。
“哈哈哈哈!
张铁,你在干嘛?
跳大神吗?”
“林小溪,你自己疯了不算,还要拉着张铁一起疯?”
“还七步洗手法?
我修行十年,从来没洗过手,不也活得好好的!”
面对嘲讽,林小溪充耳不闻。
她深知,改变认知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她只是认真地看着张铁,强调道:“记住,洗手时长不应少于二十息(约30秒)。
这是预防病从口入,降低修炼时因肠道不适导致灵气运行出错风险的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
张铁被她眼神里的笃定和认真镇住了,迷迷糊糊地点了点头。
接下来的几天,林小溪的生活极其规律。
白天,她完成宗门分配的杂役任务(主要是清扫一片竹林),利用一切碎片时间,尝试按照原主记忆里那粗浅的引气法门修炼,效果微乎其微。
五行伪灵根,就像是一个漏水的破桶,好不容易聚集起一丝灵气,转眼就漏光了。
但她并不气馁。
晚上,她借着微弱的月光,用捡来的炭笔在收集来的粗糙树皮上,开始撰写她的《修士基础健康手册(第一版)》。
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手卫生的重要性、丹药的规范取用与储存、伤口的初步处理原则、修炼环境的通风与清洁要求……她还给张铁制定了一份详细的《张铁同门健康状况监测表》和《修为提升KPI与过程管理计划》。
当她把那份计划表递给张铁时,张铁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条目,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卯时初:起床,测量基础脉搏、呼吸(自我感知)。
辰时:修炼《引气诀》,目标引入灵气X缕,实际完成Y缕,完成率Z%。
巳时:杂役任务,过程中注意劳逸结合,每半个时辰活动颈椎与腰椎……戌时:复盘今日修炼,分析未完成KPI原因,制定明日改进措施……每周进行一次体重监测(寻找标准砝码替代品)……每月进行一次综合健康评估……”张铁的声音都在发抖:“林、林师妹……这‘开屁爱’是什么?
还有这‘完成率’……修炼又不是做任务,怎么能用这个衡量?”
“KPI,关键绩效指标。”
林小溪耐心解释,“没有量化,就无法管理;没有管理,提升就缺乏方向。
盲目修炼,效率低下且风险高。
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修行实践。”
张铁:“……”他觉得林小溪说的每个字他都认识,但连在一起就完全听不懂了。
尽管内心充满怀疑,但在林小溪“慈祥”(张铁视角:恐怖)的注视下,张铁还是硬着头皮开始了他的“KPI修仙”生涯。
每天被迫洗手,被迫记录各种莫名其妙的数据,被迫思考“为何今日引气效率未达预期”。
然而,几天后,一件让张铁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那天进行日常对练,一个同门失手,一道锋锐的金灵气擦着张铁的手臂飞过,划开了一道不深不浅的口子,鲜血顿时涌了出来。
按照往常,大家要么随便抓把草药嚼碎了糊上,要么干脆运功逼住血等它自己长好。
但这一次,张铁几乎是条件反射般地,按照林小溪这几日反复“洗脑”的流程操作起来。
他先是跑到溪边,用“七步洗手法”清洁了自己的双手(虽然动作依旧笨拙),然后小心地用清水冲洗伤口,接着从怀里掏出林小溪强行塞给他的、用沸水煮过又晒干的“无菌布条”(其实是林小溪从自己旧衣服上撕下来的),进行了加压包扎。
整个动作虽然生疏,却带着一种奇特的、与其他外门弟子格格不入的规范感。
围观的人都看呆了。
“张铁,你……你至于吗?
这么点小伤……你这布条怎么闻着有股怪味?
(其实是阳光和蒸煮后的味道)”张铁包扎好伤口,看着那整齐的包扎处,心里莫名升起一股奇异的安定感。
他挠挠头,憨憨一笑:“林师妹说,规范处理,避免感染,能好得快些,不影响明天修炼KPI……”他话音未落,一个略带清冷的声音响起。
“你刚才处理伤口的方法,是谁教你的?”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个穿着月白色内门弟子服饰、面容清俊、气质卓然的青年,不知何时站在不远处,正目光灼灼地看着张铁手臂上那个堪称“样板工程”的包扎。
张铁瞬间紧张得话都说不利索了:“慕、慕师兄!”
来人正是青云宗内门弟子中颇负盛名的天才之一,慕清风,据说年纪轻轻己是筑基中期修为,更难得的是对丹道、医理颇有研究。
慕清风走到张铁面前,仔细看了看那包扎,眼中闪过一丝讶异:“手法虽简陋,但思路清晰,旨在隔绝污秽,促进愈合。
尤其是先清洁自身,再处理伤口的理念,甚合医理。
此法……甚妙。”
他抬头,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了因为营养不良而显得有些瘦小、但眼神格外清亮的林小溪身上。
在场的所有人里,只有她,面对自己这个内门弟子,没有露出敬畏或谄媚的神色,只有一种……类似于大夫看到疑难杂症时的探究眼神?
慕清风心中一动,首接问道:“可是这位师妹所授?”
刹那间,所有目光都聚焦到了林小溪身上。
林小溪心中波澜微起。
机会!
这是将科学护理理念推销给“高端用户”的机会!
她上前一步,不卑不亢,行了一个标准的(她自认为符合无菌原则减少接触面积的)礼,声音清晰而平稳:“回慕师兄,正是。
此法乃基于‘无菌原则’与‘感染控制’基础理念,旨在通过规范化操作,降低创伤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恢复周期,从而保障修士修炼进程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简而言之,规范操作,就是效率。”
慕清风看着她,眼中兴趣更浓:“无菌原则?
感染控制?
有趣。
你且详细说说。”
林小溪深吸一口气,知道自己的“仙界考编”之路,似乎终于迎来了一位潜在的“面试官”。
而她的《修士健康手册》,或许有了第一个重量级的读者。
她开始条理清晰地阐述起来,从微生物讲到手卫生,从交叉感染讲到标准流程。
夕阳的余晖洒在竹林间,照在一群听得云里雾里的外门弟子,以及那位目光越来越亮的内门天才脸上。
张铁看着侃侃而谈的林小溪,又看了看自己手臂上那整齐的包扎,突然觉得,跟着林师妹搞这些“歪门邪道”,好像……也不全是坏事?
至少,他可能是外门第一个被内门天才慕清风主动搭话,并且还是因为会“包扎伤口”而受关注的弟子。
这感觉,有点新奇。
他的KPI修仙之路,似乎意外地……开了个不错的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