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雪夜归人冰岛一号公路的岔路口,夏星握着方向盘的手己经失去了知觉。
老款铃木吉姆尼的前轮完全陷入积雪中,发动机早己熄火。
她踩下油门踏板,轮胎在雪地里无力地空转,发出刺耳的摩擦声。
“该死。”
她松开油门,车内瞬间陷入死寂。
车载GPS屏幕上闪烁着“信号丢失”的红色警告,手机屏幕右上角的信号格显示为零。
夏星拿起手机,举过头顶,试图寻找哪怕一格信号。
没有。
外面的风雪越来越大,车窗上结起了一层薄冰。
她伸手触碰玻璃,冰冷刺骨。
暖气己经停止工作。
车内的温度正在急速下降,她能看到自己呼出的白雾。
夏星拉紧羽绒服的拉链,缩起脖子。
她想起出发前在网上看到的野外生存指南:保持冷静,节约体力,等待救援。
但现在没有人知道她在这里。
夏星打开后备箱的隔板,取出准备好的应急毯。
银色的反光材料在黑暗中闪闪发光。
她将毯子裹在身上,蜷缩在驾驶座上。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她的眼皮开始变得沉重,西肢逐渐失去知觉。
这是失温的征象,她在书上读过。
意识开始变得模糊。
就在这时,一束刺眼的远光灯突然穿透风雪,照亮了整个车厢。
夏星猛地睁开眼睛,心脏重新开始剧烈跳动。
一辆黑色的路虎卫士停在她的车前。
车身经过专业改装,加装了防撞杠和绞盘,轮胎是专业的雪地胎。
车门打开,一个高大的身影从驾驶座走下来。
男人身穿深灰色的冲锋衣,脚踩专业登山靴,头戴防风帽。
他的动作干净利落,没有一丝多余的犹豫。
夏星费力地摇下车窗。
“需要帮助吗?”
男人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沙哑。
他走到夏星的车前,蹲下身检查陷车情况。
“前轮完全陷入,后轮还有附着力。”
他站起身,拍掉手套上的雪花,“你有多重?”
“什么?”
“车加人的总重量,影响拖车方案。”
夏星愣了一下:“车重一吨二,我五十公斤。”
男人点点头,转身走向自己的车。
他打开后备箱,取出一根专业拖车绳和便携式绞盘。
动作熟练得像是做过无数次。
夏星看着他的背影,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她解开安全带,从副驾驶座的文件袋里取出一张纸。
那是她根据车辆手册画出的受力点分析图。
男人回来时,夏星己经下了车。
她将那张图纸递给他。
“最佳拖车受力点在这里。”
她指着图纸上的标记,“前悬挂的承重极限是八百公斤,但考虑到低温下金属的脆性增加,建议控制在六百公斤以内。”
男人接过图纸,眉毛微微上扬。
他仔细看了几秒钟,然后抬头看向夏星:“你是工程师?”
“天文馆科普员。”
夏星的声音因为寒冷而有些颤抖,“但我喜欢研究机械原理。”
男人没有再说话,按照图纸上的标记开始安装拖车绳。
绞盘的钢索在低温下变得僵硬,发出金属特有的摩擦声。
他调试着绞盘的角度,确保受力均匀。
“上车,我数三二一的时候轻踩油门。”
他敲了敲夏星的车窗,“记住,是轻踩,不要急。”
夏星坐回驾驶座,双手握紧方向盘。
“三。”
她将脚放在油门踏板上。
“二。”
绞盘开始工作,钢索绷紧。
“一。”
夏星轻踩油门,轮胎开始转动。
绞盘的马达发出低沉的轰鸣声,钢索在巨大的拉力下发出危险的嘎吱声。
车身开始缓慢移动。
“方向盘向右打半圈。”
男人的声音从车外传来。
夏星照做,感觉到前轮逐渐脱离积雪的束缚。
几分钟后,吉姆尼完全驶出了雪坑。
男人收好绞盘和拖车绳,走到夏星的车后。
他打开后备箱,想检查是否有损坏。
然后他停住了。
后备箱里塞满了专业设备:折叠式天文望远镜、便携式赤道仪、星图册、还有一台小巧的电子设备,屏幕上显示着复杂的数据曲线。
“极光预测仪?”
他指着那台设备。
夏星点点头:“KP指数监测器,能提前六小时预测极光活动。”
“你是来拍极光的?”
“观测。”
夏星纠正道,“我为这次极光等了三年。”
男人没有表示惊讶。
他走回自己的车,从副驾驶座取出一台哈苏相机。
相机的液晶屏上显示着一张照片:璀璨的极光在冰岛的黑色火山岩上空舞动,构图完美,色彩饱和。
“延时摄影,昨晚拍的。”
他将相机递给夏星,“我也是为了极光来的。”
夏星接过相机,仔细看着屏幕上的照片。
照片的技术水准极高,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
“你是摄影师。”
“陆野。”
他伸出手。
“夏星。”
她握住他的手,感受到手套下传来的温暖。
陆野收回相机,看了看夏星的车:“你的车还能开,但前方十公里的路段己经被暴雪封锁。”
夏星看向远方,公路消失在一片白茫茫中。
“最近的加油站在七十公里外,你的油箱撑不到那里。”
陆野继续说道,“我在附近订了一间小木屋,可以先去那里避雪。”
这不是邀请,而是在陈述唯一可行的方案。
夏星看看自己的吉姆尼,再看看陆野的路虎卫士。
她的车在这种天气下确实无法继续前行。
“我的设备…带上重要的,其他的明天再来取。”
陆野己经开始从她的后备箱里取出核心设备:极光预测仪、望远镜、星图册。
他的动作很轻,像是在处理易碎品。
夏星站在风雪中,看着陆野将她的设备小心地放进路虎的后备箱。
她的冰岛之旅,就这样与一个陌生人绑定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