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那粗暴的敲门声和充满恶意的叫骂,如同冰水浇头,瞬间将林逸从对未来的规划拉回了冰冷的现实。
生存的压力,从未如此具体而尖锐。
他深吸一口气,强行压下因身体虚弱和骤然紧张而加速的心跳。
恐慌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必须冷静应对。
根据原主残留的记忆碎片,门外之人是这脚店的店主,姓王,是个势利刻薄的角色,原主之前己拖欠了几日房钱。
“咳咳……王店主,请稍待片刻。”
林逸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稳些,带着一丝病弱的沙哑。
他需要时间思考对策。
他迅速扫视这间徒有西壁的屋子,目光最终落在那个破旧的书架上。
里面除了书籍和那三文钱,别无长物。
卖书?
且不说儒家经典是读书人的命根子,在这时代轻易卖书会引人侧目甚至惹祸,就算卖了,也值不了几个钱,无异于饮鸩止渴。
硬拼?
以这病弱之躯,对抗一个大概率身强力壮的店主,毫无胜算。
唯一的出路,在于“智取”。
他必须利用信息差和超越时代的思维,化解这场危机。
门外,王店主显然没什么耐心,骂骂咧咧:“少给老子装死!
赶紧滚出来!
不然老子就砸门了!”
林逸心念电转,一个计划迅速成形。
他整理了一下身上皱巴巴的儒生袍,虽然破旧,但至少维持着基本的体面。
然后,他走到门后,并未立即开门,而是隔着门板,用一种带着几分读书人特有的、略显清高又暗含自信的语气开口:“王店主,何必动怒?
区区房资,何足挂齿。
在下昨日偶得一方,或可解店主一桩烦心事。”
门外的叫骂声戛然而止。
显然,林逸这反常的、镇定自若的态度,让王店主愣住了。
一个濒死的穷酸,不该是哭求饶命吗?
怎么还谈起条件来了?
“烦心事?
老子最大的烦心事就是你欠钱不还!”
王店主的声音带着疑惑和警惕。
林逸不慌不忙,根据原主记忆中这脚店位置的模糊信息(靠近西市,但并非繁华主干道),以及清晨隐约听到的车马声推断,这附近商户云集,物流繁忙。
他抛出了诱饵:“若在下所料不差,店主这脚店,平日往来商旅不少,但账目记录,怕是仍沿用旧法,繁琐易错,尤其涉及大宗货物银钱交割时,难免耗时费力,易生龃龉吧?”
这话戳中了许多中小商户的痛点。
唐代商业虽有发展,但记账多采用单式记账或流水账,效率低下,核对困难。
王店主沉默了一下,似乎在权衡。
他确实常为账目不清与客人争执,费时费力。
“是又如何?
你个穷书生,还能懂这个?”
语气将信将疑。
(中)听到对方语气松动,林逸知道第一步成功了。
他继续加码,语气更加笃定:“在下不才,于数算一道略有心得。
有一‘表格核算法’,清晰简便,半日之内,可教店主掌握精髓。
日后记账、核账,效率可提升数倍,且一目了然,再无错漏之争。
以此法,抵我三日房钱与一顿粥饭,如何?”
他提出的不是首接给钱,而是提供一种“知识服务”,这对于一个标榜“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更容易让一个商人接受,也显得他这位“读书人”并非走投无路才出此下策,而是确有依仗。
门外的王店主显然心动了。
省时省力还能减少纠纷,这对生意人诱惑不小。
但他也是精明人,不会轻易相信。
“哼,说得天花乱坠,谁知道你是不是骗吃骗喝?
你先说说,怎么个算法?”
林逸知道,必须展示一点真本事了。
他隔着门,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了现代复式记账法的雏形——如何设立科目,如何借贷平衡,如何分类汇总。
虽然只是皮毛,但其内在的逻辑性和清晰度,远非这个时代的记账方法可比。
“……如此,月初结余、本期收入、支出、期末结余,皆可在一张简表上呈现,相互勾稽,差错立现。”
林逸最后总结道。
门外陷入了更长的沉默。
王店主虽然不完全懂,但那种条理分明的感觉,让他意识到这书生可能真有几分本事。
“吱呀”一声,破旧的木门被从外面拉开了一条缝。
一个身材矮壮、面色黝黑、穿着粗布短褐的中年汉子探进头来,一双精明的眼睛上下打量着林逸。
正是王店主。
看到林逸虽然面色苍白、衣衫褴褛,但眼神清澈镇定,气质也与寻常落魄书生不同,少了几分迂腐,多了几分难以言喻的从容,王店主心中的疑虑又减了几分。
“你……真会此法?”
他迟疑地问。
“若店主有现成账目,一试便知。”
林逸坦然迎上他的目光。
(下)王店主犹豫片刻,终究是利益的驱动占了上风。
他侧身让开:“进来吧,到柜上试试。
若敢骗我,哼!”
他晃了晃粗壮的拳头。
林逸心中稍定,跟着王店主穿过一个小院,来到前面兼营酒水、条件同样简陋的店面。
柜台上堆着几卷竹简和一些粗糙的纸张,上面记录着杂乱的账目。
王店主随意指了一卷记载上月米粮进货的竹简,没好气地说:“喏,你算算,总共进了多少石,付了多少钱,有没有错。”
这账目记得确实混乱,日期、品名、数量、单价交错在一起,还有涂改的痕迹。
若用传统方法逐行累加,极易出错。
林逸不慌不忙,请王店主取来一张稍大的纸和笔墨。
他强忍着身体的虚弱和不适,凝神静气,用毛笔在纸上画出了一个简单的表格,分列出日期、品名、数量、单价、金额等栏目。
然后,他将竹简上的信息,分门别类地填入表格中。
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整理和校验的过程。
王店主在一旁看着,起初还不以为然,但随着表格逐渐清晰,他的眼睛慢慢瞪大了。
原本杂乱无章的信息,竟然被整理得条理分明!
接着,林逸开始计算。
他运用了现代的算术方法,速度远快于这个时代常用的算筹。
只见他笔尖飞快,数字跳跃,很快就在表格下方得出了总进货量和总金额。
“店主,上月共进粟米十五石三斗,黍米八石,总计支付铜钱两千三百文。
可对?”
林逸放下笔,平静地说道。
王店主连忙抓过竹简,自己又笨拙地核算了一遍,虽然慢,但对照着清晰的表格,竟然真的很快核对了结果,分毫不差!
而且,他还一眼就从表格里发现了一处之前没注意到的、伙计记错的单价!
“神了!
真神了!”
王店主脸上的怀疑和戾气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惊讶和兴奋。
他看向林逸的眼神彻底变了,从看一个欠债的穷酸,变成了看一个有用的“奇人”。
“先生大才!
是小老儿有眼无珠!”
王店主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甚至用上了敬语,“先生快请坐!
我这就让浑家熬碗热粥,再切盘羊肉来!”
危机解除,甚至还赢得了暂时的尊重和生存资源。
林逸心中暗暗松了口气,这第一步,总算踉踉跄跄地迈出去了。
他坐在略显油腻的条凳上,喝着热腾腾的粟米粥,身体渐渐回暖。
但他的目光却透过店门的缝隙,望向外面渐渐喧嚣起来的街道。
长安城庞大而复杂的运转声,隐隐传来。
他知道,这只是开始。
一碗粥,一顿肉,远远不够。
他必须利用这短暂的喘息之机,尽快找到更稳定、更有效的立足之道。
而他的“表格核算法”在这个小脚店引起的波澜,是否会像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他尚未预料到的涟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