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昭纳家书!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木雕世家:我能看见老物件的记忆

第3章 铜镜里的誓言

发表时间: 2025-11-06
打磨铜镜的过程,比林砚秋想象中难上十倍。

他凭着脑海里模糊的记忆,学着爷爷当年的样子,先用粗砂纸打磨镜架断裂处的毛刺,再换细砂纸细细抛光。

可没一会儿,指尖就被砂纸磨得发红发烫,虎口也酸得抬不起来。

更棘手的是镜面,一层厚厚的铜绿牢牢粘在上面,还有几道深深的划痕,他蘸着爷爷留下的研磨膏反复擦拭,镜面依旧灰蒙蒙的,连人影都照不清晰。

“这破手艺,真不是随便能上手的。”

林砚秋放下工具,揉着发酸的手腕,心里涌上一股挫败感。

他学雕塑时玩的是陶土,软乎乎的任人拿捏,可这硬邦邦的木头和铜器,半点都不遂人愿。

手机突然震动,是王婶发来的消息:“砚秋,李奶奶今天又来问铜镜的事了,她说不急,就是想看看进度,你别有压力。”

看着消息,林砚秋又看了看桌上那面布满沧桑的铜镜,咬了咬牙。

这不仅是李奶奶的念想,更是他凑爷爷手术费的第一道希望,绝不能半途而废。

他深吸一口气,伸出手指,轻轻触碰在断裂的镜架木头上,心里默念:“再让我看看,这镜子背后,还有什么。”

指尖刚一贴住木头,熟悉的眩晕感再次袭来,眼前瞬间浮现出一连串无声却鲜活的画面——那是1956年的8月15日,青石板街张灯结彩,家家户户门口都挂着红灯笼,空气中飘着鞭炮的硝烟味和淡淡的桂花香。

年轻的李奶奶穿着一身大红嫁衣,梳着齐耳短发,坐在万木堂的梳妆台前,对着这面铜镜细细描眉。

她的脸上带着羞涩的笑意,眼底是藏不住的幸福,指尖轻轻拂过镜沿,仿佛在触碰全世界最珍贵的宝贝。

二十多岁的爷爷就站在旁边,穿着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手里捏着一把小巧的刻刀,正对着镜架的一处缺口补刻莲花。

他的动作专注又轻柔,额头上渗着细密的汗珠,嘴里似乎在说着什么,引得李奶奶转过头,笑着抬手拍了拍他的胳膊,阳光落在两人身上,暖得让人挪不开眼。

画面一转,一个穿着中山装的年轻男人走了进来,手里捧着一个红布包裹,正是年轻时的李爷爷。

他小心翼翼地把铜镜装进包裹,递到李奶奶手里,眼神温柔得能滴出水来。

镜头拉近,镜架内侧,被人用细刻刀轻轻刻下一行小字:“1956.8.15,赠爱妻红梅。”

画面骤然消失,林砚秋猛地回过神,指尖还停留在镜架上,眼眶却莫名发热。

他连忙拿起铜镜,翻到内侧断裂的缝隙处,果然看到了那行模糊的小字,虽然被岁月磨得浅淡,却依旧能辨认出“红梅”两个字的轮廓。

原来这面镜子,不仅是李奶奶的陪嫁,更是她和李爷爷的定情信物,还是爷爷亲手修复、刻下祝福的见证。

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林砚秋仿佛能感受到当年那股青涩又真挚的爱意,感受到爷爷刻下那行字时的郑重。

他握紧手中的刻刀,眼神变得无比坚定——他一定要把这面镜子修好,不仅要修复它的裂痕,还要让藏在里面的爱意和时光,重新绽放光彩。

接下来的两天,林砚秋几乎泡在了万木堂。

他一边翻着爷爷留下的《木雕技法图谱》恶补知识,一边对照着异能看到的画面,一点点还原当年的雕刻细节。

为了让补刻的莲花和原有的花纹浑然一体,他在废木料上反复练习了上百次,手指被刻刀划破了好几次,伤口结了痂又被磨破,渗出血珠就用嘴抿掉,浑然不觉疼痛。

他还发现,记忆画面里藏着修复的巧劲。

比如爷爷当年给镜架上漆时,会在生漆里加少量的松香,这样既能增加光泽,又能让漆层更牢固。

林砚秋照着这个方法尝试,果然,修复后的镜架质感远超之前。

这天傍晚,李奶奶拎着一篮刚煮好的鸡蛋,再次来到万木堂。

“砚秋,奶奶就是来看看,不着急的。”

她笑着走进来,目光一扫,瞬间定格在桌上的铜镜上。

此刻的铜镜,早己焕然一新。

断裂的镜架被完美拼接,补刻的莲花与原有纹路衔接得天衣无缝,镜面被打磨得光亮如新,能清晰地映照出墙上“万木堂”的牌匾。

最让人惊喜的是,镜架内侧的那行小字被林砚秋用细刻刀重新加深,还小心翼翼地填了金粉,在灯光下泛着温暖的光泽。

李奶奶颤抖着拿起铜镜,先是对着镜子照了照,又低头摩挲着那行金字,浑浊的眼睛里瞬间蓄满了泪水。

她用袖口擦了擦眼角,哽咽着说:“像,太像了……跟我当年结婚那天一模一样,甚至比那时候还好看。”

她转过头,看到林砚秋满是伤口和木屑的手,心疼得不行:“孩子,这两天辛苦你了,看把你手弄的。

这镜子修得太好了,奶奶太满意了。”

“李奶奶,这是我应该做的。”

林砚秋笑了笑,语气里带着一丝成就感,“这镜子里藏着您和李爷爷的回忆,我只是把它们重新找了回来。”

李奶奶擦干眼泪,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厚厚的信封,硬塞进林砚秋手里:“孩子,这是修复费,你别嫌少。

本来奶奶还担心这镜子修不好了,没想到你这么能干,真是谢谢你了。”

林砚秋推辞了几句,最终还是收下了信封。

等李奶奶走后,他回到里屋打开一看,里面竟然装着五千块钱——这比他预期的多了两倍还多。

捏着沉甸甸的信封,林砚秋的心里又酸又胀。

这五千块,不仅是对他手艺的认可,更是街坊们沉甸甸的信任。

他看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万木堂撑起来,不仅要凑够爷爷的手术费,还要让这些藏着时光记忆的老物件,都能重焕生机。

就在这时,手机突然急促地响了起来,屏幕上跳动着“医院”两个字。

林砚秋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连忙按下接听键。

“是林砚秋先生吗?”

医生的声音带着一丝急切,“你爷爷的病情突然不稳定,需要立刻安排手术,你这边押金准备好了吗?”

林砚秋紧紧攥着手中的信封,深吸一口气,语气无比坚定地说:“医生,钱我马上凑齐,麻烦你们一定要救救我爷爷!”

挂了电话,他看着桌上的铜镜,又看了看满屋子等待修复的老物件,眼神里充满了力量。

他知道,接下来的路还很难走,但他不再是孤军奋战——那些藏在木头里的记忆,那些街坊们的信任,都是他最坚实的后盾。

林砚秋拿起手机,给王婶发了条消息:“王婶,麻烦你帮我问问街坊们,还有没有需要修复的老物件,不管是什么,我都修,价格好说!”

没过多久,王婶就回复了,后面还跟着一连串加油的表情:“好嘞!

砚秋,你放心,街坊们都支持你!

我这就去帮你吆喝!”

放下手机,林砚秋拿起刻刀,对着灯光细细打磨着一块新的木料。

万木堂的灯光在夜色中亮得格外温暖,照亮了他前行的路,也照亮了那些被时光尘封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