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拿起手机,随手划开。
本以为又是些作业通知或者活动安排,结果是一位家长在群里发了一段话。
她先是用大段文字赞扬了班主任苏老师这一学期的辛勤付出与无私奉献。
随后话锋一转,提议道。
“苏老师每天这么辛苦,我们做家长的都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我提议,我们全体家长一起凑个份子,给苏老师换辆新车!”“钱不多,一人五千块,让老师感受到我们班级的温暖!”01群里先是静默了几分钟。
随即,附和与点赞的表情包开始刷屏。
“支持!”“子涵妈妈说得对!”“苏老师太辛苦了,我们理应表示!”“算我家一份!”我看着屏幕上滚动的消息,眉头越皱越紧。
一人五千,班上五十个人。
也就是整整二十五万。
这早已超出了正常表达谢意的范畴。
犹豫了片刻,我还是在对话框里敲下了几行字。
“各位家长,感谢老师的方式有很多种,孩子们的成绩和进步就是最好的礼物。”
“凑钱买辆车属于大额财物,这与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禁止的教师收受家长财物精神相悖,性质上属于行贿。”
“对老师、对我们、对孩子都不好。”
“这个钱,我家不参与。”
消息发出,刚才还热火朝天的群,瞬间降温。
几秒钟后,第一个反驳的声音出现了。
“林念姑姑,你这话说得太严重了吧?”“我们这是自愿的心意,怎么就跟行贿扯上关系了?”“大家都是一片好心,别上纲上线的。”
“就是啊,”另一个家长接话,“现在哪个班不给老师表示表示?就你清高?”“别搞得大家都不好看。”
我深吸了口气,回复道。
“是不是行贿,不是由我们的主观意愿决定的,而是由财物的金额和性质决定的。”
“教育有教育的清风正气,我们不能带头破坏规则。”
“我相信苏老师也不会愿意接受这么贵重的礼物。”
这时,一直沉默的苏老师终于出现了。
“哎呀,谢谢各位家长的好意!真的心领了!”“车子太贵重了,我不能收的。
大家的心意就是我工作的最大动力爱心。”
她这话看似在拒绝,语气却轻飘飘的,甚至带着点鼓励的意味。
果然,家长们领会了这婉拒之下的“深意”。
刘子涵妈妈立刻接话,“苏老师您别推辞了!这是我们全体家长的一致决定!”“您就给我们一个表达感谢的机会吧!”接着,她竟直接开始在群里发起群收款。
眼瞅着支付的人越来越多,矛头再一次对准了我。
“林念姑姑,就等你家了,就差你们没点了。”
“大家都同意了,就你一家搞特殊,不合适吧?”“为人父母,要懂得感恩,要会做人。”
我看着这些言论,心里的火气一点点往上冒,但仍尽量保持冷静。
“我坚持我的原则。
这个钱,我不会出。”
“这与感恩和做人无关,而是关乎底线和规则。”
见我不识抬举,刘子涵妈妈直接@我,语气刻薄。
“说起来,我一直想问,怎么从来都是姑姑在群里?林念爸爸妈妈呢?”“这孩子是没爹没妈管吗?怪不得……”